返本型保险为什么会在2025年全面停售
返本型保险停售的核心原因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长险短做"风险的专项整治,叠加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导致的利差损风险加剧。2025年新规要求所有两全保险最低保障期限不得短于5年,从根本上杜绝了"即期返还"型产品的生存空间。
监管政策的多维打击
银保监2024年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规定》修订版,明确将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至2.5%,并通过三个维度封杀返本型产品:要求生存金首次给付不得早于保单生效后5年;现金价值累积速度设上限;禁止附加万能账户进行二次增值。这些措施直接切断了保险公司通过资金池运作进行短期兑付的可能性。
精算逻辑的根本冲突
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8%时,传统返本险3.5%的预定利率已形成明显利率倒挂。某头部寿险公司的内部测算显示,其存量返本保单的利差损缺口已达净资产的120%,这种"贴钱卖保单"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市场环境的剧变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客户逐渐接受"净值化"理财观念。对比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最低持有期产品,返本险在流动性和收益透明度上的劣势越发明显。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返本型产品退保率同比上升47%,续期率跌破60%,市场用脚投票加速了产品淘汰。
替代产品的崛起
增额终身寿险凭借3.0%的保证利率和灵活减保功能,2024年市场份额已突破35%。值得注意的是,养老年金产品采用"保证+浮动"收益模式,在税优政策加持下正成为新宠,这为险企提供了更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点。
Q&A常见问题
已购买返本险的客户权益会受影响吗
存量保单严格遵循"老产品老办法"原则,但要注意保险公司可能通过保全规则调整变相限制部分权益,建议重点关注意外险附加条款的有效期。
替代产品是否真能实现同等收益
新型产品在10年持有期上的IRR确实低于原返本险约0.8-1.2%,但通过"年金转换权"等创新设计,长期持有反而可能获得更好的综合收益,需要根据自身现金流需求审慎规划。
监管为何不采用渐进式改革
2023年某地方险企因返本险挤兑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或是直接诱因,当时该事件导致行业三天内流失150亿保费,这种系统性风险促使监管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