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面临退市风险

admin 股市基金 1

上市公司什么情况退市

2025年注册制全面深化背景下,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为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两大类。从财务指标、规范运作、市值管理三个维度分析,触及交易所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是主要原因。我们这篇文章将通过典型案例解析现行退市新规的核心触发条件。

财务类强制退市的关键指标

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ST),若第三年仍不达标则终止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修订的《证券法》新增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的判定标准。

更为隐蔽的是退市新规引入的组合财务指标:最近一年净资产为负,或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导致部分"资不抵债"企业即使营收达标仍面临退市。

营收造假的特殊处理

对追溯重述后连续两年营收不足1亿元的公司,交易所将直接作出退市决定。2023年著名的"瑞幸咖啡案"就是典型案例,其因虚增营收被强制退市。

规范类退市的常见情形

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占比最高,包括财务造假、重大事项未披露等。2024年科创板某生物企业因隐瞒核心技术专利失效,导致股价暴跌触发面值退市。

公司治理失效同样危险,如无法在法定期限披露年报,或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报真实性。最近某矿业集团因连续三年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而退市。

交易类退市的市场化标准

20个交易日日均市值低于3亿元是硬性指标,这个门槛在2025年或将调整。更常见的是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的面值退市,这种情况在流动性匮乏的中小市值股票中频发。

值得关注的是,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的退市标准存在差异。例如北交所设定了"连续6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少于200人"的特殊条款。

Q&A常见问题

退市后股票如何处理

退市整理期一般为30个交易日,之后转入老三板交易。但流动性急剧下降,投资者需关注公司是否具备重新上市条件。

主动退市有什么特别要求

需经出席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且异议股东享有现金选择权。2024年某地产公司通过"私有化+转战港股"完成主动退市。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能否申诉

可以申请听证和复核,但成功案例极少。2025年新规要求中介机构承担连带责任,大幅提高了申诉的举证难度。

标签: 上市公司退市条件 财务退市指标 交易类退市标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