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选择在哪里上市最为有利

admin 股市基金 1

威高在哪里上市

截至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威高股份(01066.HK)已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5年,同时通过子公司威高骨科(688161.SH)在科创板完成二次上市。我们这篇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地选择逻辑、两地市场表现对比及行业政策影响,揭示跨国医疗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威高当前上市架构解析

威高集团采取"红筹+分拆"双平台架构:2004年威海医用高分子率先在港上市,2021年将骨科业务独立拆分至科创板。这种设计既保留国际融资渠道,又通过A股高估值板块捕获本土市场溢价。

香港市场历史表现

作为首批赴港上市的内地医疗企业,威高港股PE长期维持在25-35倍区间,显著高于同期恒生指数成分股平均水平。2023年引入新加坡主权基金GIC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外资持股比例提升至18.7%。

科创板带来的估值跃升

威高骨科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400亿元,动态PE达73倍,较港股母公司产生32%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其科创板募资额中有45%用于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契合"中国制造2025"政策导向。

上市地选择的深层逻辑

医疗器械行业存在显著的属地监管特性,威高的资本布局精准对应了不同市场的特性:

• 港股平台:承担国际认证产品(如CE标志人工关节)的研发资金需求

• A股平台:侧重带量采购政策下的快速产能扩张

2024年FDA对威高新冠检测产品的紧急授权,更凸显了双资本平台的风险对冲价值。

未来资本运作的可能路径

随着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提速,威高在血管介入领域的机器人辅助系统可能催生第三上市平台。瑞士交易所因其医疗科技板块活跃度提升,已成为潜在选项。

Q&A常见问题

为何不选择美股上市

医疗设备企业面临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审计风险与带量采购政策的不确定性解释不足,可能引发估值折价。相较之下,港股通机制已能有效引入内地资金。

科创板分拆是否影响母公司盈利

分拆后威高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从11.2%降至8.5%,但通过授权使用母公司专利,骨科子公司持续支付的技术许可费反而优化了利润结构。

集采政策如何影响上市策略

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中,威高骨科三个品类全部中标,其科创板募投的自动化产线将单位成本降低17%,验证了资本运作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

标签: 医疗器械上市策略 港股科创板比较 医疗企业分拆上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