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中的“一单”究竟对应多少股
在中国A股市场(2025年数据),股票交易的基本单位是“手”,1手=100股,这是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交易单位。但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不足1手的零股交易,科创板/创业板则允许以1股为单位递增。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交易单位规则及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标准化交易单位的核心逻辑
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仍延续“1手=100股”的基准规则,这源于历史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技术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单笔委托数量需为100股的整数倍,例如200股、500股等,而委托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保持0.01元。
零股交易机制在2025年出现新变化:盘后交易时段允许集合竞价成交碎股(不足100股的部分),但买卖差价往往较大。部分券商甚至提供零股拼单服务,这为小额投资者提供了新选择。
注册制板块的特殊规则
科创板的灵活性
作为注册制试验田,科创板允许以1股为单位递增,最低200股起买的规定已于2024年取消。实际操作中,多数投资者仍选择整手交易以获取更好的流动性。
港股通的差异化处理
通过港股通渠道,内地投资者会接触到港股的“手”规则差异——香港各上市公司可自定每手股数,从50股到2000股不等。这要求投资者必须具体查看个股的《交易资料表》。
交易单位背后的策略考量
流动性成本计算显示,对于低价股(如5元以下),整手交易的门槛通常低于500元;而高价股(如茅台)1手就需要数十万元资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专业投资者会采用不同的资金分配策略。
算法交易兴起促使机构开发出“冰山订单”等新型交易工具,这些工具能自动拆分大单为标准手数进行隐蔽交易,显著降低市场冲击成本。
Q&A常见问题
如何优化小额资金的投资效率
可关注场内ETF基金(多数为100份起购)或利用部分券商提供的零股定投功能,后者支持每日自动买入指定金额的碎股。
美股市场是否存在类似限制
美股采用完全自由的1股交易制度,且没有涨跌幅限制。但部分券商对低价股(Penny Stock)设有特别风险控制措施。
交易单位会随市场变化调整吗
2024年深交所曾就“缩小交易单位至10股”征求市场意见,但鉴于系统改造成本和流动性分散风险,该提案暂未实施。未来改革可能从北交所试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