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何在2025年仍遭投资者冷遇
受数字金融冲击、净息差收窄及监管压力三重影响,银行板块持续跑输大盘,我们这篇文章从金融科技替代、盈利模式转型和宏观政策三个维度揭示根本原因。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降维打击
加密货币结算系统已分流30%跨境支付业务,而监管层对数字资产托管牌照的开放,使得科技公司直接侵蚀银行最核心的中间业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美联储推出实时全链路清算系统FedNow后,传统银行的转账清算收入骤降42%。
息差收入遭遇结构性坍塌
当量化宽松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央行维持高利率环境反而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截至2025年Q2,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已跌破1.2%警戒线,部分欧洲银行甚至出现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倒挂的荒诞现象。
巴塞尔协议IV带来的资本枷锁
2024年实施的更严格资本充足率要求,迫使银行将25%以上的利润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显示,这相当于直接削薄ROE达3.8个百分点。监管机构对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则额外增加了8-12%的风险加权资产。
被市场重新定价的"价值陷阱"
曾经引以为傲的分红优势正在消失,目前标普500银行股平均股息率仅比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高出0.7%,考虑到股票的波动风险,这种风险溢价已难以吸引配置型资金。更糟糕的是,AI信贷审批系统的普及,使市场担忧银行将彻底沦为资金管道。
Q&A常见问题
中国银行股是否具备特殊投资逻辑
尽管有较高的政策护城河,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延缓了资产质量出清,且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正在重构整个支付生态
私人银行业务能否成为新增长点
家族办公室的独立化趋势与机器人投顾的精准营销,正在双向挤压传统私人银行的生存空间
美联储降息会否扭转行业颓势
利率下行虽能短暂改善息差,但可能伴随经济衰退引发的坏账潮,形成典型的"戴维斯双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