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银行App在2025年仍然不需要刷脸认证
截至2025年,部分中小型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仍提供非生物识别的登录方式,其中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及部分城商行App可通过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的组合验证实现免刷脸操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要求的升级,95%以上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全面强制人脸识别。
免刷脸银行App现状分析
数字货币试点银行往往保留更多传统验证手段。网商银行的"企业账户专区"仍支持USB Key+短信双因素认证,这种设计主要考虑供应链场景中老年财务人员的操作习惯。
部分民营银行推出"极简模式",如微众银行在<借款功能>中允许用户通过预先设置的密保问题替代人脸识别,但每日交易限额被控制在1万元以内。
技术替代方案
声纹识别系统正逐步成为刷脸认证的替代选项。厦门国际银行最新推出的"声密通"服务,通过10秒语音采样即可建立生物特征模型,这种方案既满足央行《金融科技安全规范》要求,又解决了特殊人群的面部识别障碍问题。
监管政策的影响边界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指引》明确规定,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转账,金融机构应提供至少一种非人脸识别的验证方式。这解释了为何地方银行的小额功能模块仍保留密码验证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引同时要求所有开户业务必须进行活体检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银行的新用户注册环节都无法完全避开人脸识别。
Q&A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某银行App是否强制人脸识别
可尝试在账户安全设置中查找"验证方式管理"选项,能自主关闭刷脸功能的通常是非强制型App。另可观察登录界面是否提供"其他验证方式"的次要入口。
境外银行App是否适用免刷脸规则
香港部分虚拟银行(如众安银行ZA Bank)仍支持SIM卡绑定认证,但欧美银行受反洗钱法规约束,基本已全面采用生物识别技术。
免刷脸账户是否影响功能使用
这类账户通常无法使用扫码支付、大额转账等高风险功能,且需要每72小时重新进行短信验证,安全性较生物识别账户低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