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5年美元持续升值而其他国家货币承压

admin 外汇 1

美元升值的原因

美元在2025年保持强势地位主要源于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全球避险情绪高涨以及美国能源出口激增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我们这篇文章将从货币政策差异、地缘政治格局和能源贸易重构三个维度,剖析美元指数突破110关口背后的深层逻辑。

货币政策分化造就利差优势

当欧洲央行被迫在2024年底转向降息以挽救经济衰退时,美联储反而将基准利率推升至6.25%的历史高位。这种戏剧性的政策背离使得美债收益率较德债高出300个基点,引发国际资本持续涌入美元资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虽在2025年初结束负利率政策,但其缓慢的紧缩步伐仍难改变日元的颓势。

量化紧缩的累积效应

相较于其他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仍处高位,美联储通过持续减持国债和MBS已回收超过2.5万亿美元流动性。这种供给端的收缩不仅支撑了美元币值,更导致离岸美元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地缘冲突强化避险属性

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加上台海紧张情势升级,使美元作为终极避险货币的需求激增。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美元储备占比意外回升至61%,较2020年高出7个百分点。特别当瑞士信贷第二倒闭事件削弱瑞郎信誉后,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依赖程度达到冷战结束以来的峰值。

能源贸易重构支付体系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在2025年首季度同比暴增40%,取代卡塔尔成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更关键的是,沙特与中国完成的石油人民币结算试点仅维持三个月便草草收场,暴露出非美元能源结算体系仍面临深度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Q&A常见问题

美元升值会否重演1985年广场协议

当前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已降至11%,与1980年代的28%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本届政府缺乏干预汇率的强烈动机。但需警惕G7可能通过非公开渠道协调缓和美元单边波动。

加密货币能否削弱美元霸权

尽管比特币在2025年3月创下10万美元新高,但日均交易量仍不足外汇市场的2%。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竞争性发展反而巩固了现有货币层级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否受阻

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有比例已从2021年3.5%峰值回落至1.8%,但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量仍保持年均25%增速,呈现"量增价跌"的复杂态势。

标签: 美元指数 货币政策分化 能源美元 避险资产 货币霸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